色欲色香天天天综合网站无码86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
95%的市场被外资占据 中国汽车传感器产业何以打破垄断?
来源:中国汽车报  浏览次数:407  发布时间:2017-11-16

     “中国汽车传感器95%以上的市场份额都掌握在外资公司手里”、“整车公司和ECU厂家宁愿多给博世几百万元的研发费用,也不愿用国产传感器”、“国产现在基本还是靠模仿国外,公司规模也小,产物进入不了主流市场”……

       在如内燃机展、零部件展等众多行业展会上,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展馆中央的核心位置总是雄踞着如博世这样的跨国零部件巨头,展位气派豪华、台前人头攒动;场馆边缘的一些小展位则显得相当寒酸和冷清,往往空间只够摆放一张桌子和少量展品,两三个工作人员因无人问津,百无聊赖地望向场馆内涌动的人潮。

       在这些小展位里,不乏一些本土的汽车传感器公司,他们务实、勤奋、孜孜不倦地研发和生产,却始终难以得到配套厂商的重视;眼看着传感器需求量如核裂变般剧增,却只能将国内市场这块诱人的蛋糕拱手让人。

    “空心化”的尴尬

     “汽车智能化、电子化的发展离不开传感器。”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魏安力告诉记者,以汽车发动机为例,如刹车、加减油、转速高低等各种信号都需要传感器来获取,然后传递给发动机的大脑即ECU(中央处理器),ECU再根据事先设定好的方式通知各动作部门来配合实现。形象点说,传感器相当于人的眼睛、鼻子和耳朵,捕捉信号传递给大脑,大脑再支配手脚来跑跳运动。

      “现代内燃机已经是一个带有网络和神经的、有生命的活体了,而传感器就是发动机的神经末梢。”魏安力说。事实上,除了动力系统之外,传感器还广泛应用在安全管理系统和车身舒适系统等各个领域,尤其在排放法规日益升级、自动驾驶热度渐高的当下,与尾气处理和自动驾驶相关的传感器更是行业关注的焦点。

       可以说,没有传感器技术就没有现代汽车,这意味着汽车电子化越发达、自动化程度越高,对传感器依赖性就越大。数据显示,一辆普通家用轿车上大约安装几十个传感器,而豪华轿车上的传感器数量多达几百个。毫无疑问,未来汽车上的传感器数量还将呈几何倍数地增加。

       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更是传感器发展的沃土,近年来市场容量急剧扩大,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传感器市场正进入蓬勃发展期。

       但遗憾的是,和国外传感器产业相比,中国汽车传感器尚未形成独立的产业。

       “国内传感器市场的需求量上千万亿,每年进口额都不低于1700亿人民币。这么大的体量却绝大部分被西门子、博世、霍尼韦尔等国际零部件巨头占据,国内公司多数只能做一些水温和压力传感器等低端产物。而比如国五、国六排放阶段在尾气处理上必须要用到的氮氧化物传感器等一些高技术含量产物,国内目前还是完全依赖进口,想模仿都模仿不明白。”吉林省德沃思汽车电子元件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沃斯”)总经理李松林无奈地说。

         无锡隆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战略顾问薛祖兴对此表示认同,“的确,大部分国产传感器在品质上和国外产物有一定差距,很难进入主流市场,通常是出口到国外要求不高的维修市场,作临时替换之用。”

        “产业基础薄弱”、“产物技术水平偏低”、“产物种类欠缺”、“公司产物研发能力差”,这是记者在采访中经常听到的几个高频词汇。用魏安力的话总结就是:目前国内传感器产业的“空心化”非常明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感器的内部芯片技术都掌握在外资手里,二是这一核心部件在我国汽车产业链条中整体薄弱甚至可以说是缺失。

         发展遭遇重重牵绊

         为何中国作为传感器的需求大国,却不是研发生产的强国?魏安力一针见血地指出:起步晚。

         此前,我国在传感器方面多涉足的是大众化的日用品方面,对汽车领域的专业化研究太少,等国内汽车保有量达到2000万-3000万辆,国人意识到传感器的重要性时,这一市场早已被外资公司占领。

         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起步到底有多晚?据了解,以氮氧化物传感器为例,博世早在30多年前就开始研发,国内即使起步晚也有20余年的时间,可为何面对其每年30%的市场增速,国内公司依然显得束手无策?李松林坦言:“缺少资金投入。我个人就有好几个传感器技术发明专利,尤其非接触式挡位电子开关技术,填补了国内这一领域的空白,但由于资金问题只能躺在那里睡觉。”

         李松林告诉记者,传感器的研发投入动辄上千万甚至上亿元,一般民营小公司根本没有这个资金实力,也缺乏融资渠道,只能靠自身微薄的盈利断断续续地投入。“这个行业投入资金后,没有7-8年见不到成效。但资本却是逐利的,投资者恨不得今天投资明天就能收益,所以根本没人愿意给我们投资,做实业难就难在这里。”

      “即使千辛万苦研发出了产物,可国内公司在实际应用层面的经验也极度欠缺。”山东国瓷功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瓷”)副总经理宋锡滨介绍。传感器在应用时要和发动机及整个调校系统进行匹配试验,但国内在这个环节上的系统和设备严重落后。这就导致公司无法真正了解产物后续的匹配性和可靠性及如何改进,有时认为没有问题的产物一到客户那里就出现故障,最终使客户对国产传感器失去信心。

      “整车公司大多不愿意承担使用国产传感器的风险,你想一个传感器才几十块钱,而整车试验要花费几十万元,谁会愿意花几十万和很长时间去测试一个几十块的零部件,客户宁愿选择在他们看来更可靠的外国传感器。”宋锡滨说。

        除了缺乏应用支撑的被动之外,国内公司在质量管理理念上也亟待转变,“有些技术水平我们达到了,但是稳定生产却无法保证,比如一些日本公司在汽车和消费类电子的传感器生产上使用的是两套管理系统,但国内大多是同一个品质管理系统和同一批管理人员,所以生产出的产物往往很难达到汽车对于稳定性、可靠性和匹配性的要求。”宋锡滨说。

        没有资金支持本已举步维艰,研发出的产物又无法得到客户认可,产物销路堪忧更使进一步研发难以为继。

       这是目前国内大量弱、小、散、乱的传感器公司现状的真实写照,多数公司就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苦苦挣扎。

       抓基础,做产业规模

      “其实业内曾讨论过,传感器这么小的东西,采购成本也不高,到底要不要自己做?但是现在看来,我们自行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已经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了。”在魏安力看来,我国要建立起自己完善的网络通信系统,传感器这一关键领域绝不能假手他人。

       魏安力告诉记者,不能忽略的事实是,近年来,国产传感器领域已经涌现出一批很出色的公司,如以为传感器与电子提供基础材料见长的国瓷,是世界上很多大型生产公司的重要供货商,尤其钛酸钡材料能占到世界市场份额的40%;而常州联德电子有限公司的传感器已在同类产物中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并在伊朗得到广泛应用;德沃斯抓住电动汽车发展机遇,研发的BMS电量监测的高精度电流传感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性能可与瑞士莱姆产物抗衡。

       “今年,我们从欧洲引进了自动化的流水线,实现了产物的无人装配、规避了人为失效状态,产物的一致性和可靠性得到极大提升,可以达到装配零缺陷。”宁波市鄞州永林电子电器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林”)董事长王林沪告诉记者,博世目前还是手动和半自动流水线,在这一点上永林甚至走在了博世前面。他指出,永林还有比博世更主动和细致的售后服务,也不会像外资公司一样动辄收取几百万的开发费用,“如果整车公司和发动机厂能给我们一个机会,他们会发现国产传感器的优势”。

          除了给国产传感器更多应用配套的机会外,在魏安力看来,更重要的是抓基础研究和做产业规模。

        国家应加大对这领域的重视和扶持力度,分散地、撒芝麻盐儿式的投资肯定是不行的,要选取业内领先的公司,持续投入、重点扶持他们的基础研究水平,然后再由优秀公司带动其他公司形成规模效应。

       “这是一个自然规律: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如此信息和智能的时代,怎么可能放弃信号捕捉这么重要的环节?无非是快和慢而已。事实上,在无人驾驶、混合动力及诸多创新领域,国产传感器还有很多突围机会。相信有当下这么一批有冲劲儿的年轻创业者,国产传感器大面积收复失地的一天很快就会到来。”魏安力说。